很多朋友问专才知识产权,关于“中国申请不了专利的科技成果能在美国申请专利吗 在美国申请进行专利补救 ”专才知识产权详细为你解答:
由于国外专利申请工作程序复杂,专业性非常强,一般公众往往难以掌握。国外专利申请代理服务可以避免用户因为不了解专业知识而丧失获得专利的机会,专才服务机构凭借其专业的代理服务,可以为用户优质高效的完成国外专利申请事务。
近二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中国制造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目标瞄向了海外国际市场,不少中国企业的产品进入了美国市场。相应地,起保驾护航作用的中国企业在美国的专利申请也越来越多。2015年度,来自中国向美国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达到21,386件,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为8,116件。为了及时保护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中国企业往往希望在美国提交的专利申请能尽快获得授权保护,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那么在美国的专利制度框架下,有可能快速获得专利授权吗?我们需要从美国目前的专利审查流程制度说起。
在中国申请不了专利的科技成果,说不定能在美国申请专利?
中美两国的法律,对于专利保护的客体而言有所区别。美国专利法中对于可申请专利的客体规定在美国专利法35 U.S.C.§101条款,其规定是相当宽泛的[1],且不同于中国专利法将某些客体进行明文排除。但是,其在司法实践中,会通过相关典型案例对于法规的解释进行司法调整。根据笔者以往的经验,在中美专利法的差异方面,企业对商业方法、软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比较关注。
在美国法律下,商业方法(business methods)、软件相关的发明(也叫计算机实施的发明-computer implemented inventions),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都是可以申请获得发明专利的。
然而在美国专利申请实务中,以上三种发明要想最终获得美国专利局(USPTO)的批准是有难度的。商业方法和软件相关的发明经常被审查员认为属于抽象概念(abstract idea)而不是专利法保护的客体,也就是不适格(ineligible)。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则经常被审查员认为属于自然规律(law of nature)而不适格。一旦审查员认为不适格,就会在发出的通知(Office Action)中以不符合美国专利法35 U.S.C.§101条款而给出拒绝(rejection)。
为了降低在专利申请阶段遇到"35 U.S.C.§101 rejection"的风险,笔者建议在专利撰写时在说明书中明文写清楚本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prior art)有哪些技术进步(technical improvements)。笔者通常在说明书综述(Summary)部分用“improvement”或者“advantage”这样的清晰字眼来描述技术进步。这样可以降低将来申请阶段遇到35 U.S.C.§101 rejection的风险。即使遇到了,在答复时也可以用本技术方案实现了技术进步因此适格来争辩,并向审查员指出在说明书中有明文支持。
在中国法律下,《专利法》第25条明确规定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不授予专利权。因此,疾病的诊断方法已经被中国《专利法》排除在保护客体之外,但是关于商业方法和软件相关的发明创造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依然属于《专利法》的保护客体。
在实务中,《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一章4.2节中关于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中规定,如果一项权利要求在对其进行限定的全部内容中既包含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的内容,又包含技术特征,则该权利要求就整体而言并不是一种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不应当依据《专利法》第二十五条排除其专利权的可能性。由此,商业方法和软件相关的发明并不是完全被排除在《专利法》保护的客体之外。
申请人在将商业方法、软件相关的发明创造提交专利申请以及答复审查过程中,笔者建议考虑将权利要求记载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对其中涉及到的技术问题、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与技术手段对应的技术效果进行分析和争辩,以获得审查员的支持。
不小心公开了技术成果导致丧失中国专利申请权,说不定还能在美国申请进行补救?
中国《专利法》第24条规定专利申请前不丧失新颖性公开的宽限期为6个月,而且《专利法》对允许公开的方式有明确的限定,包括:1)在国家出现非常情况时为公共利益目的首次公开;2)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3)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4)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
而在美国法律下[2],申请前允许公开的宽限期(grace period)为申请日(有优先权的指优先权日)之前一年。另外,美国法律对申请前允许公开的方式并无特别限制,公开方式灵活,比如发表论文以及网上公开都允许。在宽限期内的公开不丧失新颖性。公开人可以是发明人自己,也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从发明人那里获得发明信息的他人。
因此,如果不慎将技术成果公开未能及时申请中国专利,或者公开方式不符合中国法律允许的情况(比如发表论文或者网上公开),仍然有可能申请获得美国专利予以弥补。
以上就是专才知识产权给大家整理的关于美国申请专利的相关内容,办业务最好还是找第三方机构进行业务办理,因为他们精通各项业务的办理流程,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好你的业务问题,想要申请专利、商标、补贴项目、资质等,可以百度搜索:专才知识产权进行资询评估与合作。
美国专利申请联系:13570107737(微信同号)
专才咨询热线:400-9692-949
专才网与全球180多个国家的上千家律师事务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在美国、日本设立海外办事处,有力保障了客户知识产权的全球化运营!2023年被评为科技服务机构推荐机构!如果您要申请国际专利,可以联系专才网知识产权为您保驾护航!